ID:1
加载中 ...
首页 > 股票 > 市场 > 正文

政策护航彰显信心 上市公司回购进行时

2022-03-26 08:30:00 来源:

  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推出回购方案,用真金白银提振市场信心。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除数量多、金额大外,上市公司回购资金来源有所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更多上市公司参与回购,投资者信心将进一步恢复,助力A股市场行稳致远。

  回购计划集中发布

  A股持续震荡之际,上市公司纷纷推出回购计划。以沪市为例,3月以来,沪市新发布回购计划的公司达到30家,预计回购总金额96.71亿元。其中,主板20家,预计回购金额85.42亿元;科创板10家,预计回购金额11.30亿元。同时,沪市有77家公司披露了回购进展公告,公告显示近期沪市上市公司实际回购金额达到1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发布回购公告的上市公司有些是“老面孔”。例如,3月9日晚,沪市上市公司恒力石化宣布拟以10亿元至15亿元回购股份,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的第四期回购。3月11日,恒力石化便火速实施了第四期回购的首次行动,涉及814.54万股,支付约1.72亿元。

  从公告来看,大致可以总结出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两大动因:一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二是用于后续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除数量多、金额大外,沪市公司回购资金来源有所创新。

  3月17日晚,洛阳钼业、华创阳安、山鹰国际、南方传媒不约而同推出“发债式”回购计划,拟以发行公司债方式回购公司股份。

  通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多为自有资金,但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债券募集的资金也可用于回购股份。市场观察人士认为,上市公司通过上交所平台发行债券利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能降低公司成本。此外,上市公司通过加杠杆方式进行回购,看似付出一定的利息成本,实则是传递自身股价存在低估、看好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号,为维护公司股价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规则松绑引发回购浪潮

  上市公司回购升温始于2018年。当年四季度,回购政策松绑使得上市公司回购热情逐渐释放。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披露回购预案的沪市公司家数分别为159、123、92、158,实际回购金额分别为203亿元、410亿元、301亿元、414亿元。

  201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对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有关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的规定进行了专项修改,新增了可实施股份回购的情形,简化了回购程序安排,建立了库存股制度。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修改决定》发布实施后的两天内,就有30家沪市上市公司披露股票回购相关公告,其中14家披露股票回购提议或预案,16家披露股票回购实施进展。

  同年11月,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该意见有三大亮点:一是基本明确“护盘式”回购标准,二是对金融类上市公司回购“松绑”,三是给回购后实施再融资开出“优惠”条件。

  为落实《修改决定》,完善股票回购制度,沪深交易所于2019年1月发布实施回购细则,通过增加股票回购情形、拓宽回购资金来源、适当简化实施程序,为上市公司更灵活、便捷实施股票回购“铺路搭桥”。

  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促使上市公司出现回购浪潮。统计显示,2018年沪市有159家公司发布了169份股票回购方案,分别是2014年至2017年四年总和的4.3倍和4.1倍。2018年沪市有114家上市公司主动实施了回购,实际回购金额合计203亿元,分别是2014年至2017年四年总和的4倍和2.6倍。总体而言,沪市A股上市公司参与股票回购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有望继续升温

  股票回购是上市公司使用现金等方式从市场上购回发行在外一定数额股票的行为,也是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传递积极信号、优化资本结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虽然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明显提升,但在推广应用与功能发挥方面与成熟市场尚存差距,A股回购市场体量仍明显偏小,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中证金融研究院建议,进一步放宽股票回购条件与比例,加强对信息披露和交易行为的监管,引导、规范上市公司回购行为,同时做好预期管理,加强上市公司回购正面宣传引导。

  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上市公司回购行动将持续。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召开后,证监会党委迅速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就抓好贯彻落实进行研究部署。证监会表示,要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看来,证监会上述表态,提出了稳定市场的具体举措,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回购,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对于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从而推动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市场人士表示,股票回购制度对保持股价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华商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 ,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声音提醒
  • 60秒后自动更新
  • 中国8月CPI年率2.3%,预期2.1%,前值2.1%。中国8月PPI年率4.1%,预期4.0%,前值4.6%。

    08:00
  • 【统计局解读8月CPI: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影响】从环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影响。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6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1-8月平均,CPI上涨2.0%,与1-7月平均涨幅相同,表现出稳定态势。

    08:00
  • 【 统计局:从调查的40个行业大类看,8月价格上涨的有30个 】统计局:从环比看,P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扩大0.1个百分点。从调查的40个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30个,持平的有4个,下降的有6个。 在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1%,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1.7%,扩大0.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由降转升,上涨0.6%。

    08:00
  • 【日本经济已重回增长轨道】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经济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最初估值,因企业在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支出超预期。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折合成年率增长3.0%,高于1.9%的初步估计。经济数据证实,该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已重回增长轨道。(华尔街日报)

    08:00
  • 工信部:1-7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4965亿元,同比增长25.9%。

    08:00
  • 【华泰宏观:通胀短期快速上行风险因素主要在猪价】华泰宏观李超团队点评8月通胀数据称,今年二、三季度全国部分地区的异常天气(霜冻、降雨等)因素触发了粮食、鲜菜和鲜果价格的波动预期,但这些因素对整体通胀影响有限,未来重点关注的通胀风险因素仍然是猪价和油价,短期尤其需要关注生猪疫情的传播情况。中性预测下半年通胀高点可能在+2.5%附近,年底前有望从高点小幅回落。

    08:00
  • 【中国信通院:8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环比均下降】中国信通院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259.5万部,同比下降20.9%,环比下降11.8%,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44.8万部,同比下降 17.4%; 2018年1-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2.66亿部,同比下降17.7%。

    08:00
  • 土耳其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5.2%。

    08:00
  • 乘联会:中国8月份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76万辆,同比减少7.4%。

    08:00
  • 央行连续第十四个交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08:00
  • 【黑田东彦:日本央行需要维持宽松政策一段时间】日本央行已经做出调整,以灵活地解决副作用和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央行在7月政策会议的决定中明确承诺将利率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低水平。(日本静冈新闻)

    08:00
  • 澳洲联储助理主席Bullock:广泛的家庭财务压力并非迫在眉睫,只有少数借贷者发现难以偿还本金和利息贷款。大部分家庭能够偿还债务。

    08:00
  • 【 美联储罗森格伦:9月很可能加息 】美联储罗森格伦: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美联储若调高对中性利率的预估,从而调升对利率路径的预估,并不会感到意外。

    08:00
  • 美联储罗森格伦: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美联储若调高对中性利率的预估,从而调升对利率路径的预估,并不会感到意外。

    08:00
  • 美联储罗森格伦:鉴于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