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1
加载中 ...
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锂电扩产势头迅猛?工信部表态: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

2021-11-20 09:17:07 来源:

  11月18日,工业信公开征求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规范条件》提出,锂离子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

  《规范条件》还明确,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若要掌握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动权,作为核心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竞争力无疑是关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明确提到,将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专家表示,应做好锂电池产业激烈竞争的准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寻求新的应用场景空间。

Image

(截图来源:工信部官网)

  需求加大,近期锂电池企业持续扩产

  今年以来,工信部多次发声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乐观。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此前表示,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2021年我国汽车将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全年汽车总产销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实现高速增长,预计达到200万辆左右。

  新能源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电池需求持续扩大。11月17日,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1-2022年锂需求分别为61万吨和80万吨,缺口分别为4.3万吨和5.7万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超预期,上游锂资源扩张速度难以满足下游电池材料需求。

  就在近期,多家锂电池企业都有扩产动作。11月4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荆门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公司及其子公司计划在荆门市掇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21亿元,征地约3000亩,建设年产152.61GWh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86.11亿元,已建成年产28.5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在建及新建投资219.1亿元,建设年产124.11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

  11月5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贵州省贵安新区投资建设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一期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70亿元。公告还称,公司本次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事项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产能布局,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

  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

  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制定并发布《规范条件》,对锂离子电池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锂离子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满足“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二、在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及配套项目。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拆除关闭,或严格控制规模、逐步迁出。

  三、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规范条件》还要求,锂离子电池企业应具有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研发经费不低于当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当年实际产能的50%。

  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突破

  实际上,《规范条件》不仅提出了产业布局要求,还对锂离子电池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提出要求,并明确了电池和电池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品性能。

  《规范条件》还鼓励企业在产品前端设计增加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健全锂离子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综合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综合管理。

  以《规范条件》的要求来看,锂离子电池企业并非不被允许扩大产能,而是应该在保障生态环境、节能管理和生产安全的基础上,以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导向来扩大产能。

  若要掌握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动权,作为核心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竞争力无疑是关键。中信证券就指出,中国通过早期政策驱动快速起步,目前已建立起全球最为完善的电动化供应链,尤其锂电池及关键原材料(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热管理、上游设备、金属资源及加工等细分行业格局逐步清晰,并已备全球竞争力、实现海外供应。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明确提到,将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应做好锂电池产业激烈竞争的准备,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寻求新的应用场景空间。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华商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 ,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声音提醒
  • 60秒后自动更新
  • 中国8月CPI年率2.3%,预期2.1%,前值2.1%。中国8月PPI年率4.1%,预期4.0%,前值4.6%。

    08:00
  • 【统计局解读8月CPI: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影响】从环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影响。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6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1-8月平均,CPI上涨2.0%,与1-7月平均涨幅相同,表现出稳定态势。

    08:00
  • 【 统计局:从调查的40个行业大类看,8月价格上涨的有30个 】统计局:从环比看,P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扩大0.1个百分点。从调查的40个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30个,持平的有4个,下降的有6个。 在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1%,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1.7%,扩大0.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由降转升,上涨0.6%。

    08:00
  • 【日本经济已重回增长轨道】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经济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最初估值,因企业在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支出超预期。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折合成年率增长3.0%,高于1.9%的初步估计。经济数据证实,该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已重回增长轨道。(华尔街日报)

    08:00
  • 工信部:1-7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4965亿元,同比增长25.9%。

    08:00
  • 【华泰宏观:通胀短期快速上行风险因素主要在猪价】华泰宏观李超团队点评8月通胀数据称,今年二、三季度全国部分地区的异常天气(霜冻、降雨等)因素触发了粮食、鲜菜和鲜果价格的波动预期,但这些因素对整体通胀影响有限,未来重点关注的通胀风险因素仍然是猪价和油价,短期尤其需要关注生猪疫情的传播情况。中性预测下半年通胀高点可能在+2.5%附近,年底前有望从高点小幅回落。

    08:00
  • 【中国信通院:8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环比均下降】中国信通院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259.5万部,同比下降20.9%,环比下降11.8%,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44.8万部,同比下降 17.4%; 2018年1-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2.66亿部,同比下降17.7%。

    08:00
  • 土耳其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5.2%。

    08:00
  • 乘联会:中国8月份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76万辆,同比减少7.4%。

    08:00
  • 央行连续第十四个交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08:00
  • 【黑田东彦:日本央行需要维持宽松政策一段时间】日本央行已经做出调整,以灵活地解决副作用和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央行在7月政策会议的决定中明确承诺将利率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低水平。(日本静冈新闻)

    08:00
  • 澳洲联储助理主席Bullock:广泛的家庭财务压力并非迫在眉睫,只有少数借贷者发现难以偿还本金和利息贷款。大部分家庭能够偿还债务。

    08:00
  • 【 美联储罗森格伦:9月很可能加息 】美联储罗森格伦: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美联储若调高对中性利率的预估,从而调升对利率路径的预估,并不会感到意外。

    08:00
  • 美联储罗森格伦: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美联储若调高对中性利率的预估,从而调升对利率路径的预估,并不会感到意外。

    08:00
  • 美联储罗森格伦:鉴于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