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服务
我的
我的自选股
网站导航
国内经济
国际经济
产经新闻
焦点新闻
财经日历
深入阅读
财经评论
上市公司
商业观察
风险投资
商业要闻
通讯
金融科技
大消费
科技要闻
个股点睛
个股精华
个股导读
个股新闻
数据
行情
证券要闻
必读
市场
主力
研报
创业板
B股
机构
板块聚焦
新股
公司
港股
股市直播
行业聚焦
公告
再融资
大盘分析
中国移动今日收盘价58元,微涨0.21%。 记者注意到,早盘时中国移动的股价微跌,在发行价57.58元的价位上,有超105万手的买盘,合计需要资金60亿元。超百万手的买盘与其他档位价格的买盘数量差距悬殊,市场预计,中移动的“绿鞋资金”或已经开始进场护盘。 记者注意到,A股历史上,绿鞋资金进入二级市场护盘的案例并不多,只有三例。除中国移动外,还有中国电信以及百济神州。 中国电信的护盘表现较好,首日大涨,护盘期内股价基本在发行价之上。不过百济神州的新股价格并没有被托住,护盘表现也被市场所议
日前,深交所官网显示,天键电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键股份”)创业板IPO已获受理,公司拟募资6亿元。业绩方面,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天键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5.54亿元、12.56亿元和6.57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9.63万元、827.95万元、8060.23万元和6360.02万元。 从数据上看,天键股份2018年和2019年的净利润并不高,并且公司这两个年度均存在一半员工未缴纳“五险一金”的情况。对此,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存
资本市场每一次重大制度变革和创新,都会对市场生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两年来,注册制理念在资本市场渐入人心,这为后续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开端及宝贵经验。两年来,市场参与各方对注册制改革予以积极回应,多年未解的估值难题正在化解,估值体系内在逻辑日趋清晰,市场生态走向良性循环——良性的新陈代谢,吸引了更多优秀企业入场,好企业越多,就越吸引长线资金进来。彼此激荡,乾坤日大。 可以预见,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A股的估值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这将助力构建规范、透明、开
拟在科创板挂牌的正元地信发行价格最终锁定在1.97元,成为发行价格低于2元的又一只“一元新股”。这一发行价格也创出科创板第二低,仅仅高于龙腾光电的1.22元。如果算上前不久在创业板挂牌的读客文化,注册制下已经有三只新股发行价格低于2元。个人以为,“一元新股”频现的现象并不正常。 注册制试点背景下的科创板与创业板,其新股均实行市场化发行,新股发行价格、规模、节奏由市场决定,以强化市场的约束作用。对于新股市场化发行,投资者并不陌生。多年前A股市场曾“试水”,结果却成为高发行价格、高发行市盈率、
又有公司的IPO招股书在“撰写”方面没能过关。 证监会官网近日披露了关于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泉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在这份长达329页的文件中,“关于信息披露”部分的问题引人关注——“招股说明书篇幅冗长,存在大量重复内容……信息披露缺乏针对性,投资者决策有效信息不足”,要求“发行人全面修改”。 业内人士表示,招股说明书是注册制下股票发行阶段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应当进一步提高对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重
“最大的投资失误是没有参与兰州银行的打新!”一位打新投资者今日表示。 开年以来,新股发行遇冷,多只标的跌破发行价。不过,今日兰州银行一飞冲天,超出了市场预期。 17日,兰州银行正式登陆A股,表现惊艳。兰州银行开盘后股价大涨10%,触发盘中临时停盘,复盘后买盘涌动,旋即封于最高价5.14元,单日大涨43.98%。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此前市场分歧较大,一些打新投资者和机构放弃了申购,并未享受到此轮大涨。 “破净”发行到上市大涨44% 兰州银行上市成为A股第42只银行股,也成为甘肃省首家
周四午后,A股5G概念发力拉升,截至收盘,通信板块以2.18%的涨幅位居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涨幅榜第二。其中,移为通信大涨14.69%,鹏博士、楚天龙等多只个股涨停。 消息面上,8月18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披露了中国移动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招股书显示,中国移动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65亿股A股。中国移动此次“回A”募资金额或达560亿元,而5G网络建设将是募资的主要投向之一。同一天,中国电信也公告,公司股票将于8月20日在上交所上市。 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接连“回A”,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即
因事涉乐视网、贾跃亭等证券虚假陈述案,中德证券、中泰证券、利安达、华普天健、信永中和等多家知名中介机构被投资者告上法庭,站在了被告席上。 1月18日,一则《温馨提示》在业内流传。 据《温馨提示》信息,证监会从1月18日开始不收信永中和、金杜新申报材料。目前,证监会不收新报材料的中介机构有:中德证券、华龙证券、中兴财光华、开元资产评估、信永中和、金杜。 对此,信永中和发布内部邮件,进行了回应,表示:“目前市场已出现不受理本所申报材料的传闻,因我们收到的是证监会对我们乐视网2015年、20
IPO企业大面积中止审核的情形再度出现。 1月26日晚间,深交所创业板48家IPO企业集体中止审核,这48家企业或是其保荐人为中德证券,或是其会计师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或是其律师为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公开披露显示:上述发行人因保荐人中德证券/发行人律师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发行人申报会计师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深交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64条规定,深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除了创业板外,同日,科创板12家IPO企业中止
根据创业板上市委审议会议结果,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均获通过。 相关报道 今年以来26只新股已发行共募资510.87亿元 1只新股今日发行,粤海饲料发行1.00亿股,发行价5.38元,募资金额5.38亿元。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以发行日期为基准,截至1月27日,今年以来共有26家公司首发募资,累计募资金额达510.87亿元,单家公司平均募集资金20.43亿元。分区间来看,募资金额超10亿元的有16家,其
2022年开市第二天,中国电信之后,A股再次迎来一只超级巨无霸。 1月5日上午,时隔24年,中国移动(600941.SH)正式回归A股,于沪市主板上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杨杰、中国移动集团董事总经理董昕共同敲钟,鸣响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中国移动此次回归A股,也一举打破了去年8月由中国电信创下的A股近十年募资纪录。 1997年10月23日,中国移动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上市,开央企先河。今天,中国移动登陆A股,成为“红筹公司回归A股主板上市第一股”,这是中国移动发展历程中的又
内蒙古金谷农商行日前已与中信证券签订A股上市辅导协议。此外,日照银行、福建海峡银行也已于今年4月、7月完成IPO保荐机构选聘项目招标,中信证券、兴业证券分别成为唯一中标人,不过两家银行均尚未在当地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中信证券也是目前手握排队和已备案银行IPO项目最多的保荐券商,中信建投证券紧随其后。而在2016年以来完成A股上市的25家银行中,中信建投共拿下8个项目,独居榜首。(文章来源:e公司)
作为注册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IPO询价机制一直备受市场各方关注。 9月18日,证监会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部分网下投资者重策略轻研究,为博入围“抱团报价”,干扰发行秩序等新情况新问题,在加强发行承销监管的同时,对《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进行适当优化。 证监会此举皆因近期的新股发行中,抱团压价等现象再度频发。譬如在正元地信的询价阶段,其网下发行询价在剔除无效报价后,报价区间为1.97元到28.12元,除了最高的28.12元报价,其余报价均在3元以
未来科创板一定会跑出几个硬实力和商业化能力兼具的企业。 近日,迈威生物(688062)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6,648.21万元到-78,239.21万元,相比上期亏损增加2,393.68万元到13,984.67万元,同比增加3.73%到21.76%。报告期内,公司所有在研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销售,公司产品尚未实现销售收入。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为技术服务收入。 此前,迈威生物于1月18日在科创板IPO,不
岁末年初,IPO撤回潮又起。 2022年1月,已有3家IPO申请撤材料,其中两家为创业板项目,一家为科创板项目。近期,IPO终止潮出现,2021年12月共有28家IPO终止上市路,接近同年3月高位水平。 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2021年结束,部分IPO企业因为经营情况不佳,全年业绩恐大幅下滑,因此撤材料。也有的因为存在合规瑕疵问题、板块定位不符等问题而撤回上市申请。 回顾2021年,已有242家IPO企业终止,其中在注册环节终止的项目数大幅增加,共有16家。 12月IPO终止家数增多
凭借“自带流量”的高比例战略配售,蚂蚁集团在成为科创板市场“大象级”企业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忧。 笔者认为,蚂蚁集团的IPO创下科创板战略配售比例新高,且锁定期限长于监管要求,虽为公司的个案式选择,却在更深层面折射出A股市场投融资生态的韧性和包容性。 首先,A股市场的投融资生态是正在不断重构、优化的“动平衡”,好的公司和适配的资金能够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考验A股市场投融资的韧性,有两个指标必不可少,其一是融资端优质上市公司储备的丰富性;其二是投资端流动性对于新股
创业板IPO审核进程再度受到市场关注。 有外媒称,监管部门与部分券商沟通,要求放缓创业板IPO报批速度。对此,部分券商投行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能正常申报材料。就在28-29日两天内,就有2家创业板IPO企业获得深交所受理。 但对于目前审核节奏,投行最大感受是反馈及回复环节进展较慢。有投行反应,监管层审核压力不小。压力原因主要来自于企业此前集中申报,既有存量平移企业,又有新申报项目。截至目前175家IPO存量项目,有74家已经步入注册环节,三个多月时间消化进展近半。 但现在或许还
毫无疑问,蚂蚁集团首发上市是近期沪港股市最为轰动的大新闻。 轰动之一,是其募资之巨。蚂蚁原拟在沪港两地各发行16.71亿股,因认购空前,目前A股已启动超额配售、再增发15%,按68.8元/股的发行价格,仅A股就将募资1321.86亿元,加上H股募资1335亿港元,两地约可募资2470亿人民币,折合369亿美元。不仅大大超过蚂蚁之“母”阿里巴巴当初在美国上市募资250亿美元,而且超过史上最大IPO沙特阿美的294亿美元。 轰动之二,是其认购之火。据报道,蚂蚁在香港招股引发万人排队、2小时抢
创业板三季报披露于10月30日晚收官,已“交卷”的870家公司整体盈利情况呈逐季改善态势。今年第三季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实现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29.92%,环比增18.08%。当季,注册制下新上市的41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实现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76.17%,明显优于板块平均水平。 三季度业绩整体增势强劲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深交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5.62%;实现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21.48%。 其中,创业板公司第三季
“我们有个项目重组不成,自己又进行了一轮融资,要申报IPO了。”华南一名投行并购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叹。 逻辑变得简单且清晰:好的企业会自己IPO,不好的也重组不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注册制下IPO上市,并购重组降温,借壳市场更是一路走冷。 “现在大概5亿元就能控制一家上市公司了,壳公司的总估值现在大概降到了20-30亿元。”联储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尹中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种趋势正在对资本市场形成系列影响。 降温
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实现注册制,且均平稳运行。不过本栏认为,在注册制下新股的交易信息可以更加公开透明,这样对投资者更为有利,也能打击恶意炒新的投机风气。 本栏发现,目前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盘后不公布公开交易信息,以刚刚上市的会通股份为例,上市首日83.49%的高换手率,却不知道谁在买卖。创业板新股也并不是上市前五天都有公开交易信息。本栏建议,注册制下新股上市的前五个交易日交易信息应该全部公开,便于投资者做决策。 股票交易公开信息,也就是投资者所说的龙虎榜,能够告诉投资者哪些席位在这一天买入了
2020年,“黑天鹅”“灰犀牛”不断扰动市场。这一年创投圈分化明显,从业者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一方面,疫情冲击、国际环境持续变化、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叠加,加剧了PE/VC的募资困境。据清科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额为7041.92亿元,同比下降19.2%。另一方面则是硬科技、芯片半导体、新消费行业持续发力,在下半年迎来井喷式的投资。前三季度,一级市场投资总额为6022.08亿,,其中超过60%的资金投向IT、半导体、生物医疗和互联网领域。2020年,芯片半导体投
来自证监会的数据统计显示,2020全年共有396只新股相继登陆沪深市场,募资近4700亿元,上市企业数量和募资总额均创近10年新高。重组上市方面,2020年仅有6家完成借壳上市。这也意味着,2020年新股上市与重组上市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相对于2019年9家企业完成重组上市,2020年下滑幅度达到33%。与2015年的34家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完成重组上市案例的持续减少,个中并非没有原因。 并购重组曾是资本市场的热门题材。沪深股市一度出现过单个交易日有超过200家上市公司停牌的奇
因中介机构被证监会立案而被按下“暂停键”的拟上市公司名单不断拉长。 证监会最新消息显示,截至目前,已有91家拟上市公司“中招”,涉及12家科创板IPO企业、49家创业板IPO企业、12家沪市主板IPO企业、18家深市主板IPO企业。 其中,包括万联证券、广东南海农商行、重庆三峡银行、弘业期货在内的4家拟上市金融企业也不幸“中招”,IPO审核状态集体变更为“中止审查”。而此前,除万联证券外的其他3家公司审核状态均为“预先披露更新”。 整体来看,前述91家企业分别“踩雷”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
1月11日晚间,福建久策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策气体”)、深圳市紫光照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照明”)等5家拟IPO公司集体打起了“退堂鼓”,主动撤单IPO。值得一提的是,紫光照明、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特药业”)两家公司已走到发行注册程序。在业内人士看来,年初撤单率高并不是规律,有可能是撤单公司出现了业绩滑坡等情况。 5家公司IPO齐撤单 1月11日晚间,陆续有3家公司创业板IPO终止,同时证监会终止了2家公司的发行注册程序,上述5家公司均是主动撤单。